如何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1、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独立生活技能就是自我服务,参与家务劳动是进行自我服务训练的最佳方式。从两三岁开始,家长就可以按照“大事情父母做,小事情孩子做”的原则,放手让孩子参与一些相对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扫地、摘菜、洗碗、倒垃圾、收拾玩具以及打理自己的物品等等。
在具体的做法上,既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又要避免孩子“挑肥拣瘦”。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又具有一定弹性的家务劳动日程表,逐渐形成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孩子参与,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干出什么“业绩”,更不能和别的孩子比较。对孩子的家务劳动,一定要多鼓励:“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你已经越来越能干了!”“你今天干得很出色!”
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可以训练其做饭、洗衣服这样的生活技能,使之形成一项自我服务本领。可以让孩子从使用微波炉、制作冷餐、洗小件衣服等相对简单的事情开始做起,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
2、在孩子生病或有其他困难时,多鼓励孩子自己面对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就会时不时地感冒了,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这时候,家长应以鼓励、信任的态度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以前你不是也坚持过吗?”“你一定能坚持下来。”“你一定能行!我相信你!”“勇敢一些嘛,别害怕……”
如果孩子病情不严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服药。此外,当孩子出现其他方面的困难时,比如晚上一个人睡害怕,做错事挨批评心里难受,和小朋友闹矛盾心里难受,也要多鼓励孩子自己面对。久而久之,孩子就逐渐变得坚强、勇敢、乐观起来了。
3、尽量多地放手
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就不再满足于呆在家里,而会经常主动要求外出,特别喜欢到邻居家、游乐场、商场、大街上去玩。这时,除了安全考虑,家长要尽量满足孩子的外出愿望,让孩子看看外面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的世界,充分地接触外面的人和事,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家长带在外面玩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带着”,而是“放着”,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玩,自己和别人交往,孩子在自己的事情靠自己解决的同时,必然会变得越来越独立,越来越能干。
4、不要事必躬亲、大包大揽
有的家长对孩子照顾得面面俱到、无微不至,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在孩子能够自己做很多事情之后,仍然不让孩子做,结果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性。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对孩子严格执行“大事情家长做,小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愿意做,家长既不能代替做,也不能强迫做,而应耐心等待,坚决不予理睬,让其处于“等待无用,只有自己做才行”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多半会自己动手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