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有什么副作用?
“消炎药”这个概念在医疗领域里是不太科学的,正确的称谓应该是“抗生素”。 所谓的“消炎”其实就是“抗感染”,所谓“消炎药”也就是“抗感染药物”。由于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会导致各种细菌感染(炎症),因此为了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医生经常给予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就会被叫做“消炎药”了! 其实,很多我们日常使用的药物都具有抗菌作用,只是一些药物的抗菌谱比较特殊,于是就被专门用于某些特定细菌的感染治疗。但无论是哪种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而导致其死亡。
既然所有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一样的,那么就会产生同样的不良反应。 首先,是最为常见和轻微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腹泻; 其次,较为严重的一些不良反应还包括:过敏反应(皮疹)、肝毒性(转氨酶升高)、肾毒性(血尿)、血液系统损害(白细胞下降)等等。 如果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则有可能会造成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从而引发新的疾病问题出现。 对于老年患者和婴幼儿,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会更加明显,需要格外注意。
总之,合理科学用药才最重要。 任何药物都有其相应的毒副反应,重要的是在选择药物时,尽量根据具体病情的需要选择安全性更好的药物。 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尽可能给予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