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残疾证有什么补贴?
一、康复训练 0-6岁是宝宝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如果宝宝出现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发现,尽早干预,进行康复训练,这样宝宝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
1、训练内容 根据不同残障类型制定相应的康复目标,如语言迟缓的儿童要制定口语表达的康复目标,通过训练让儿童逐渐掌握词汇、句子;对智力障碍儿童要根据其能力水平制订出认知、交流、生活自理、劳动技能等康复目标。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包括运动(粗大精细动作)、发音、认知、语言交流、日常生活能力等。
2、补贴标准 经定点医疗机构诊断后,符合条件的婴幼儿可向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康复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同意后,到指定的县级残联指定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每年需康复200小时以上,取得显著效果的,可延长至300小时。 康复训练期间,由承担该项目任务的医疗机构确定具体实施人员,负责康复方案的实施和效果监测。项目任务完成后或期满终止时,由承担项目的医疗机构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进行全面验收。
二、辅助器具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有些宝宝还是无法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这个时候可以考虑配置辅具,帮助宝宝更好地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矫形器、轮椅、假肢等进行评估、诊断。
三、治疗性手术 对有手术适应症的患儿应实施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主要包括:脑积水引流术、先天性脑脊膜膨出修补术、小听力神经手术、喉部手术等。
四、无障碍改造 主要针对居家生活有困难的重度残疾人,通过无障碍改造,方便其日常起居,提高生活质量。 无障碍改造内容包括:安装扶手、改厕、改造卧室、建设户外锻炼场地等方面。 五、辅助性就业 通过辅助性就业,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潜能,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用人单位也可以从中获得额外经济收益。 目前,各地陆续出台补贴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在资金、税收、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