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吓了怎么办啊?
夜惊症 夜惊症在医学上是夜间惊恐症的的简称,它是一组临床综合症,表现为恐怖性地突然发病,在夜间睡梦中发作,有惊悸,恐怖的感觉,发现孩子精神不佳,脸色苍白、出汗、瞳孔散大,心跳增快和呼吸急促。严重时哭声、大叫、不能入睡。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发作过后或睡着了,白天正常。本综合症由于反复发作,一般随访1-2年。 有夜惊症的小孩,往往白天情绪很不稳定,有时不开心,特别怕黑,晚上睡觉一定要妈妈陪着。如果妈妈没有注意,孩子可能夜晚哭醒好多回,精神一直得不到休息。
孩子夜惊,父母不要紧张,如惊吓孩子程度较深或发作频率较高,孩子白天情绪不佳,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求医。本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5岁以后很少发病。本症有遗传倾向,母亲怀孕时恐惧、精神刺激、周围环境紧张,或出生时窒息缺氧,或有脑外伤,高烧抽搐,或生后盲目注射维生素K、青霉素等药物,还有营养不良,等都会发生夜惊症。
夜惊症跟梦游的状态不同,在夜惊发作的时候,孩子的瞳孔会散大,表情恐惧、不安,叫之不应、不啼、不哭、不吼、不进食,会翻身、爬行或乱蹦乱跳,会尖叫、哭泣,甚至发皮疹或出血点。在夜间,夜惊症常发生在熟睡之后,在睡眠浅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儿童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出现发作性睡症、出现夜惊症,在清醒时对发作时的情况不能回忆。夜惊症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儿童出现夜惊,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心神无法安定,再加上现代家长们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宝宝们,这让他们长期忍受睡眠的困扰。尤其是两周岁以内的宝宝夜惊,家长们更应该细心照顾。
预防孩子夜惊,家长应该注意:
1、避免不良刺激的。孩子在三岁前处于婴幼儿时期,没有明显的辨别力。这个时期孩子的理解辨别能力很弱,加之这个时期是养成性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家长尤其是幼儿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千万不能使用武力。避免打、骂、罚等不合理的教育方式。2、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和规律的生活制度,可以建立合理有序的生活方式。家长可以安排孩子每天做什么,什么时间睡觉、起床、吃饭,都要有规律,生物钟稳定了,孩子睡前就不会过分激动,夜间也不会很容易的惊醒。3、睡前要让孩子静心。孩子睡觉前要安静30分钟到一个小时。可以在睡前给孩子洗澡、喂奶,让孩子在睡前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让孩子看了恐怖而激烈的电视,不要谈恐怖而激烈的话题。不要让孩子睡前吃过多的东西,特别是刚吃好饭不要让孩子睡觉,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睡前让孩子做适度运动,运动后孩子疲惫稍多休息就可以。4、在孩子睡觉时要保持室内安静,家长睡前要克制自己,不要逗孩子玩,不要让孩子玩兴奋的游戏,免得孩子大脑过于兴奋,晚上睡觉会多梦,难以入睡,可以给孩子换上舒适的睡衣。5、睡前不要强迫和打骂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家长不要经常打骂孩子,特别是睡觉前,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情绪低落,以至于晚上睡觉时多思多梦,无法入睡。
治疗:
(1)西药治疗:除对症治疗外,可按年龄每隔3个月服用鱼肝油,每日口服维生素C。
(2)中医治疗:针灸、推拿、药物等方法治疗。主要症状是:多白天惊惕,惊恐不宁,精神恍惚,喜怒无常,坐卧不安,夜啼不宁,眼牵眉缩,舌淡苔薄。一般用药:朱砂、红枣、白术、炙远志、茯神、龙齿等。惊悸者,加党参、黄芪;多言多动者,加酸枣仁和柏子仁。
(3)饮食疗法:山楂10克,海带10克,鲜藕30克,生薏苡仁30克,红糖15克。煎水取汁,每日1剂,分两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