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加4天是几个月了?
“加四”其实是个算术符号,表示的是“超过(比)4天但不到(比)5天”的意思;类似有“减一”、“减三”等。 比如1890年12月1日比1890年11月27日大多少天,显然是大4天,但是1890年11月29日比1890年1127日大多少天呢?大于等于5天,因为1890年11月28日这一天必然存在并且被计算在其中的一个月份内。 所以这个问题相当于问“36+4-(-)5=”。 答主先按照正常的加减法算一下,得数128。 但是这样得出的结果明显不对吗! 因为1890年是平年,全年365天,那么128/365约等于0.3500023……,只比1小一点点。 这明明就是闰年的现象啊[1],而闰年的出现是因为有人违反基本算式把“超一天”算作“差一天”导致的。 在没有现代数学概念的古代人们看来这就是妥妥的错误。所以古人通过“置闰”来修正这样的错误。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国际通用的公历(Gregorian Calendar)实际上就是在古罗马历的基础上修改得来的,其中就包括置闰。 因此用现在的日历来计算这个问题答案肯定是错的。 如果按传统计算方法得出答案是129的话倒是可以拿来参考,毕竟这是符合常理的。 不过问题是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这种“置闰”的概念,所谓的“加四减五”本身就是一种近似算法而已。
比如《康熙字典》里就明确写了“农历十一月冬至前后,昼夜长短相差无几,故此月初一视初一。其后冬至白昼渐长,月初一视初二;初十、十一、十二视初三……十八、十九、二十视初八。”也就是说“加四减五”这方法只适用于十一月(冬至前)和十二月(冬至后)。而阳历一月只有三十天的一天或29天的二月,是没有“初十、十一、十二”的,自然也就没有“视初三”“视初八”的说法。 一到农历三月后,这方法就更不适用了——春分的白天那么长,怎么可以视为“初一”?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所有中文学术文献里,我目前还没有找到关于“置闰”理论的阐述(如果有欢迎指正),只能看到实践的案例,如《夏小正》里的月亮观测记录就表明古人是将农历六月作为闰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