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是几周?
“周”这个概念,是中国独有的计时单位。 它来源于古代农耕社会对季节的划分。 每年12个月中,有四季各个季度(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各三个月,再加上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日子最舒服的节气,加起来一共八天,因此称为“八节”。 最后把八个节气分别和一年四季中的四个季节搭配起来,形成24节气,这样一年正好被分成24个时间单元——一“周”。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1年里实际上只有365天多一点儿,而24节气这种划分法一年正好365天。 所以为了凑齐365天,又发明了闰月,比如现在公历2022年2月份就有29号,因为农历二月小,所以多出来的一天就补到了农历三月里,这是24节气在公历年份里的第一次倒退,也是最后一次。 而二十四节气之外的那十天呢?古人又给它们编了一套历法体系,叫做“十九章岁”,即以19年为周期进行循环调整,每过19年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闰周纪元法”。 这19年里包含7个“闰周”,每个“闰周”由七个闰月和五个正朔年组成,这七个小单元就是一周,而中间的五个正朔年则是普通的一周一季度。 由于这套历法实在太复杂了,所以后来就直接放弃了,只保留了二十四节气这套简单的系统。但是周的概念却被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说一周七天,一年四周或者十周。
至于西方国家的星期制度,那是基督教兴起之后才出现的。他们模仿犹太教的做法,每天用圣经中的一章来计数,共7天,然后每周再重复一遍,如此往复。只不过他们的周日对应我们的周六,周二对应我们的周四而已。所以说,我们一周七天并不是参照西方,而是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星期制。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变成了五天上班两天休,还都选在了周末。 当然,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崛起,特别是双休制度的普及,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不需要参考西方的星期制来安排工作日作息了。但既然已经约定俗成,那还是沿用下去比较好。至少不会造成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