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为什么十二个月?

澹台珊沛澹台珊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地球公转是椭圆轨道而不是正圆(否则地球将永远处于极昼/夜状态),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此当太阳距离地球最近(也就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极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白昼,同时南极持续一段时间黑夜;而当太阳位置到达远地点时,则情况正好相反——北极出现极夜,而南极出现昼夜平分的情况。 为了便于计算和确定时间,人们采用了“朔望月”作为历月的单位——也就是说月球运行到同一位置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由于地球公转的周期约等于两个朔望月加五个太阳日,因此把这两个朔望月加起来,每隔1461天会有一个周期循环回到起始点,这就是现在公历的月份来源之一。而农历则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依据的,所以农历的每个月都有可能是朔望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按公转周期划分月份的历法在现今有着很大的漏洞——在现代天文观测中已经证明太阳系正处于银河系的盘面上,这意味着恒星从春分点开始运行至远地点再返回的过程实际要花大约25790年!而按照这样的推算,现在的农历月份早就应该与公历月份完全重合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这是由于古代天文学的不发达造成的。古人很难确定行星、彗星等天体的精确运动,因此只能凭借极简单的运算构建出极其粗略的算法。而这种算法最终导致了现在的农历月份要比实际的大约一半。

厍可芝厍可芝优质答主

天文学家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行特点,制定出历法来计算时间。古人发现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太阳好象每天在星空中移动,一年刚好移动一周。根据这个特点,以太阳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为阳历;同时又发现月亮本身并不发光它象一个在太阳光下行走的孩子,月亮面朝着太阳的部分有光照,而背着太阳的部分是黑暗的,月亮绕地球转动,月亮被太阳照耀的部分时而朝向地球,时而背向地球,并且照亮的部分大小也在变化着,于是人们看到月亮时圆时缺,中国古代人很有想象力,给它们取名为月朔、月下弦、月望和月上弦。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的历法为阴历。

一年中太阳在星空背景中运行一周(回归年)是365.25……日(删去小数部分为365日);而月亮运行一周(朔望月)是29.5……日(删去小数部分为30日)。365日相当于12.375个朔望月(删去小数部分一年相当于12个月)。于是人们把一年定为12个月,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一年12个月共计354日,实际上一年时间应为365日,相差的11日,积累两年就多出22天,这样78年后实际的24个朔望年就只剩下15个回归年了。这样大的误差,与实际情况相差太多了,所以古人每隔二三年就要加入一个闰月,使阴历和阳历合拍一些。但是仍然和季节不合,所以我国自古以阴历为基准,以阳历为辅助,在每年的立春时还要举行活动,以示农业生产开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