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果冻有副作用吗?
“瘦身果冻”的主要成分是膳食纤维,是一种水溶性纤维,被誉为“第三营养素”。 198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可溶性纤维作为一种新的食品添加剂。 目前,市面上的可溶性纤维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 可溶性纤维素(soluble fiber)和可溶多糖(soluble polysaccharide)。 可溶性糖类中又包括了低聚糖、多元酚糖和抗性淀粉等。其中以可溶性纤维素和低聚糖最为常见。
可溶性纤维素是一类由10个左右葡萄糖单位构成的线性多聚物,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果胶、瓜尔胶、藻酸钙、琼脂及明胶等;其中以果胶最为常见。 果胶是最早用于食品工业的可溶性纤维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以及葡萄糖缩合而成的不定型聚合物。 因其具有凝胶特性、稳定性好、安全性高并且价格便宜,被广泛用于饮料、乳制品、冰淇淋、糕点、糖果、肉制品和罐头等各种食品的制造过程中。
《中国食物成分表》显示,在常见的水果蔬菜中,果胶含量高的有香蕉、苹果、杏、樱桃、菠萝等;中的是草莓、西瓜、葡萄、桃、梨;低的则有柑橘、猕猴桃、柚子等[2]。 一方面,可溶性纤维能够吸附胆汁中的胆固醇形成胆固醇微粒,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与沉积。 另一方面,可溶性纤维能够在结肠内直接分解成单一糖类和氨基酸,为肠道细菌提供营养,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繁殖,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胆固醇的吸收,达到降低胆固醇的目的。 对高脂饮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的研究表明,果胶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相关酶(肝X受体α、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胆碱酯酶)的表达而起到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3,4]。 对高脂膳食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实验研究结果则表明,果胶可以通过调节脂质代谢相关酶(乙酰辅酶A 羧化酶、脂肪酸合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的表达而起到对抗动脉硬化的作用[5]。 长期食用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作用。
除了可溶性纤维之外,某些植物活性成分也同样具有调控胆固醇代谢的功效。 有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通过影响肝胆固醇合成相关的酶(烯醇酶、FAS)活性,进而改变TC 和 LDL-C 在肝脏中的合成,起到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6]。 另有研究发现,小麦胚芽提取物能够通过增加肝脏蛋白合成、减少肝脏脂质沉积、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作用[7]。
目前对药物或保健食品的胆固醇降血脂作用的评价普遍采用以下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降脂效果的同时还要关注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对肾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