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茶有什么作用?

向周燊向周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茶”字在这里并不是指具体茶品,而是指代茶饮,也就是将香料研磨成粉冲泡而饮的意思。在宋代,这种“香茶”十分常见,《岁时杂记》引宋人蔡襄《茶录》云:“茶,古只焙制而已,唐则加末而煎,五代梁太祖辛酉元年正月诏:‘茶宜以珍木名芽异叶者蒸焙而饮’是也。今则既焙而又香茶矣……故唐、五代之茶,唯两京及江淮有之;本朝,两川、荆湖、江南、浙西,皆有之。” 这里的“香茶”就是加了香料的茶。蔡襄生活的时代距离今天已经将近一千年了,他提到的“香茶”应该是最早的“香料茶”,用现在的说法应该就是“含香料调香的绿茶或者普洱茶”。这种香茶的原料茶叶采用了当时最流行的制作方式——焙茶(烘培)再加上香料调制而成,至于香料到底是什么,各地又有什么特色香料,那还得从头慢慢细说。

我国古代用来做香的茶材很多,唐代苏敬等编撰的《药性本草》中记载的茶香材料就有茶芽、茶叶、茶子、茶饼等多种,南宋王栐所著《燕翼堂笔记·茶叶》中列举的茶料则有“片茶、散茶、末茶、花茶、膏茶、润茶……”等等,这些不同名称的茶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类物品,即经过采摘、蒸熟、干燥制成的干茶,它们都有浓郁的茶香。 但人们喝起来口感却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古人使用的香料并不单一,而是多种香料混合使用,这就涉及到香料的搭配问题了,这也是我们后世难以复刻古人香茶的地方之一。因为每一种香料的气味我们都懂,但古人熏香、焚香的香料配方却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作为外行的我们是很难有机会亲自接触到古人在香料搭配上最真实的手段。

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古代书籍中找到一些相关的记录,通过这些记录加以推断。如明代冯应京所著《月令广义》中就记载了十二个月分别适合搭配什么香料饮用茶: 一月“茶须姜五片炙熟,葱白二寸切丝,橘皮三片,丁香二粒,同煎如常法” 二月“宜用桃红、丁香,次用木瓜、乌梅、桔梗、金盏,煎如常法” 三月“宜用牡丹、花蕊、木香,煎如常法” 四月“宜用玫瑰、茉莉、木香,煎如常法” 五月“宜用菊花、茉莉,次用金银花、山楂。五月炎热,不可多用香,恐伤元气” 六月“宜用荷花、荷叶,次用艾纳、藿香,六月宜多浴水,不可久居热地” 七月“宜用扁豆、薄荷、兰雪茶。七月暑毒盛,不可多食温补之物,恐助湿热” 八月“宜用香薷、紫苏,八月白露降,气温转凉,不宜过多用香” 九月“宜用芙蓉、秋海棠,煎如常法。此二月皆当以润燥为主,不宜用凉药,恐脾阳不振,小便不禁” 十月“宜用桂花、木犀,次用红茶、小茴香,十月天气渐冷,宜温服” 十一月“宜用红茶、大茴香,次用胡椒、荜拨,十一月大雪封山,天寒地冻,宜温里散寒” 十二月“宜用乌龙、红茶,次用川椒、八角,十二月天气酷寒,宜温中暖下” 从明代开始到清代中前期,人们饮茶的方式主要以煮茶(煎茶)为主,这种方法需要用到茶釜(茶锅),可见文中多有“煎”字。到了清中后期,茶具改革,泡饮法盛行,于是文中的“煎”渐渐被“冲”“泡”所代替。不过不管是煎茶还是泡茶,都离不开香料。

既然茶和香料如此密不可分,为什么我们现在在饮茶的时候不添香呢?原因很简单,现代科技改变了我们的饮茶方式,同时也使得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茶业发展迅速,除了传统的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乌龙茶外,还有碧螺春、毛尖、蒙顶甘露等无数精品绿茶;以及红茶、普洱熟茶、乌龙全发酵白茶等丰富品种。这些茶香扑鼻、色泽诱人的茶叶,已经足够新鲜、醇厚和芬芳,无需添加任何香料即可满室生香。当然,你喜欢加一点茉莉花也好,你喜欢香草味的奶茶也罢,只要你喜欢,都是可以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