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越莓有什么副作用吗?
蔓越莓(学名:Crataegus monogyna)又称蔓越橘、鹤莓、蔓莓、小草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的植物。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栽培。
【药理作用】
1.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从红蔓越莓提取的F1和F5活性成分可抑制人尿液中白细胞(BUW)、细菌(BAC)的数量,并能够降低尿蛋白的水平;体内实验也证明红蔓越莓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小鼠的尿白细胞数量,减轻肾损伤,缓解肾纤维化,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效果[1-3]。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口服或静脉注射蔓越莓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血浆胆固醇、甘油三脂等脂质在动脉壁的堆积,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从而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还能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进而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4-6]。
3.抗氧化作用 人体中存在着大量的自由基,这些物质的过量产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机体的抗氧化系统能够消除或降低自由基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有研究显示,服用蔓越莓后可显著降低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拮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对机体产生抗氧化效应[7]。
4.其他研究进展 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研究表明,蔓越莓对于肠道菌群的调节也有一定效果,可为抗生素的替代选择之一[8];还具有抗过敏、抗肿瘤、消炎等功效[9]。 目前关于蔓越莓的临床研究大多基于其可能的药理学机制,而对其不良反应的研究尚不多见。有学者对服用蔓越莓胶囊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患者耐受性良好,停药后无复发迹象,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10]。另有学者给予癌症患者蔓越莓口服液或胶囊剂型,也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11]。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蔓越莓存在明显的毒副作用。但鉴于其较强的抗菌、抗氧化功效,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菌群紊乱以及氧化应激反应加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