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有哪些副作用?
1,肝损伤(肝功能异常、肝炎、肝硬化) 由于药物性肝损伤所致的肝炎在全世界均有发生,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化验结果可有转氨酶升高或胆红素水平改变;病情严重的还可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等,此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诊治。但服用抗痨药物引起的肝炎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的区别在于其自限性,即症状轻微,病程短,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专门治疗,在停止用药后多能自行恢复。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服药初期以及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应每月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对于服用抗结核药半年以上者还应增加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次数,如发现有持续增高的趋势,也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 2.肾损害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肾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常是因药物的毒性作用直接损伤肾脏,而慢性肾炎则是由药物导致的免疫反应所致。无论是急、慢性肾功衰竭都表现为高血压、浮肿、尿量减少甚至无尿,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如果服用抗痨药物后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各项体征进行判断,必要时还需进行肾穿刺检查以明确病因。
3.消化道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出现胃肠粘膜糜烂、溃疡及出血。这是抗结核药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发生率约5%~7%,尤其是利福平。一般来说,饭后立即服药可明显减轻胃肠道反应,另外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和维生素B族,也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4.血液系统表现 可有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尤以服用利福平之后为明显,但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因此应注意观察,如发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