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药怎么煎煮?
现在中医儿科门诊,常可见到父母带着小朋友来看病时,手中拿个塑料袋,里面装有中药。原来,是家长自己在家给孩子煎药;有的甚至还自带了锅具、炉灶等。 对此,有医生指出,自己在家为孩子煎药,若方法不当,可能对孩子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药物浸泡时间和清洗不干净问题。 很多家长在孩子吃药之前,会先用开水冲泡药物或者用勺子刮去药物的残渣,其实这样都是不恰当的。 因为大多数的药都是需要浸泡的,有些甚至要浸泡过夜。例如,治疗风热感冒的非处方药(OTC)板蓝根颗粒,说明书上就注明“温开水浸泡”。如果浸泡时间不够,药中有效成分就不能完全释放出来而达不到最佳疗效。另外,有一些中药可能会有毒性,如附子、巴豆,这些毒药经过浸泡、清洗后可以大大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2.火候掌握不好易中毒。 在医院里,大夫开的药方里往往都会有一包“先煎剂”或“后下剂”,这是因为有些药物需要特殊处理才能发挥药效。 如果不懂这些知识,私自将“先煎剂”“后下剂”放在锅里跟着其他药物一起煮,结果可能导致中毒。 “先煎剂”里的某些有效成分不容易溶解在一般的水里,必须经过“先煎”的过程,使其转化为溶解状态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进而起到治疗作用。 而有些药物属于“后下药”,是指一些有效成分容易煎糊的药物,需要在最后放入锅里面焖煮。如果提前放进去和其他药物一起久煮,很容易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能否正确处理“先煎剂”“后下剂”对小儿安全用药至关重要。家长在自行煎药时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3.服药时间是根据病情决定的。 一般说来,治疗风热感冒等急性炎症性疾病,服用解热镇痛剂等西药的期间不要服用中成药。否则,有可能出现药物过度使用或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但是,当小儿患了慢性病,需要长期服用中成药来调理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药。 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病了就要尽快服药,好早日康复。于是,一拿到药就马上给孩子服下去。殊不知,对于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的儿童来说,这样做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脾胃,影响药物的吸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饭后一小时左右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