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乳杆菌适合婴儿吗?
我们需要先了解下,人体内的细菌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存在于口腔、胃肠道等处的“常住”菌,第二类是存在于皮肤表面的“暂住”菌,第三类是存在于肠道里的“共生”菌; 而嗜酸乳杆菌则属于肠道里的“共生”菌。 也就是说这种细菌是人体必需的,同时我们体内存在有抵抗其危害的免疫系统。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共生”状态下,细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对抗是动态平衡的,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有害细菌数量大大增加,就会导致身体不适。
而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由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该类型的腹泻多由“常驻”菌中的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而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导致其对细菌的抵御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侵袭而导致腹泻。
而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到小儿腹泻中“共生”菌的作用[1-3]。 有研究表明,当动物服用抗生素后,肠内细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乳酸杆菌属减少最明显,双歧杆菌次之,而嗜酸乳杆菌基本上保持恒定(图1) [4] 。
图1. 服用抗生素前后不同部位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情况
另有研究发现,在小鼠结肠炎模型中,补充益生菌可以减轻肠炎病理损伤程度,而进一步研究显示,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益生菌产生的一些抗菌物质有关,如短链脂肪酸、有机酸、抗氧化物、细胞素和多胺类等[5-7]。但上述研究均没有对肠道菌群进行全面的分析。
国内也有相关研究报道,通过检测60例小儿腹泻患儿的肠道菌群,发现患儿肠道内益生菌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儿童,而有害菌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儿童,其中嗜酸乳杆菌显著降低,而大肠杆菌和副流感病毒1型阳性率显著增高 (P < 0.05)(图2)[8] 。
图2. 小儿腹泻患者肠道菌群谱及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比较
对于小儿腹泻而言,除了要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外,调节肠道菌群也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有研究人员给予腹泻患儿口服益生菌(蜡样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结合常规疗法,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腹泻症状,提高治愈率且安全性好[9]。
还有研究人员给出生6个月的腹泻宝宝每天口服108 mg醋酸钙片剂加1 g活性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连续食用7天,结果发现,服用益生菌组与服用碳酸钙组的患儿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和大便潜血情况均有改善,且副作用较小[10]。
总之,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对于小儿腹泻,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益生菌干预的方法可能具有积极作用,而干预时机应尽可能早,疗程应足够长。但是,应该特别注意益生菌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