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计算一个月?
“计算”这个词可有意思了,它既代表了方法(How to do)也代表了结果(What you get done) 既然问题问的是 “怎样计算一个‘月’”那么我就从“时间”的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月是如何被定义的呢? 月是指日历月份吗?不是的,虽然日历月份是人们日常计算月份的方式,比如新年放假4周(3+1=4,四舍五入到下个月)但这样的计算方法并不能体现“周期性”这一概念,比如2017年2月的天数竟然是28天。 对啊,二月为啥是28天呢? 因为闰年了呀! 那闰年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这个还得从头说起…… 地球上地球公转的时间是固定的,每年365.2425天,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将这个公转的时间平均分成12个月,我们设立了公历,并建立了“历法”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每个月包含一定的天数(有31天的月份,也有28天的月份还有30天的月份等等),并且规定了大月和小月的数量比为4:3。这样每年就有52个星期多一天。
在公历体系下,每个年份都被分成12块,每一块叫做一个季度(Quarter)。每过一个季度,日历就会换一个新的封面。 同时,人们发现,四年之后,地球运行的弧度就会完全还原,所以每逢四年的时间(称为“闰周”)就要增加一个星期,即每过闰周就换一个日历封面。 但有时候几年后,地球运行的弧度并不会完全还原,此时就需要根据“循环节”进行修正了。这种需要修正的情况叫“闰年”。所谓的“闰年”就是指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
举个例子,2004年是闰年,是因为2004÷4=501,而2004÷100=20.所以2004年被设置了5个周末和2个闰日。因此2004年的第一周的周日是2月29号(因为2月只有28天),而最后一周的周六是3月31号。 为什么要设置闰日呢?这是因为地球公转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椭圆。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时,就是闰年。 所以,每当遇到闰年,我们就得把之前的错误都纠正过来,把之前多出的星期数加回来,然后重新计算下一年的时间跨度。 就这样,在公历体系下,时间以“周”为单位向前推进。
在农历体系呢? 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它兼顾了阳历和阴历的特性。 所以,农历的计算要比公历复杂许多。 先谈阴历,所谓阴历就是没有朔望月和闰年的,这样的历法按照月球的运行来制定,月球的运行又取决于地球和月亮的距离。距离近了,满月;远了,新月。
随着地球的自转,每日的升落都有差异,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并且每天升起落下的角度都是不同的。为了测量昼夜的角度差,古人想出了“立杆测影”的方法——即在正午时分竖立一根杆子,记录太阳的影子长度。 经过不断的观测,古人发现在农历每月初一,太阳升起的高度最大,影子最短。十五左右,太阳升起的角度最大,影子长度也就最短时值。此后开始逐渐减小,直到月末又变成最大值。
基于上述观测数据,我们就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农历的时间刻度了。 那农历的正月是不是春节呢? 不是的哦! 正月其实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农历的历月初一,它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建立的,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没有必然的联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