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共多少牙?
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齿。一副叫做“乳牙”,一副叫做“恒牙”。
婴儿在出生时,口腔中已有乳牙的胚牙,一般有0~4颗。到1岁时,乳牙已萌出12颗。这12颗乳牙分级归列于2条纵列的牙龈线上。分别为下颌6颗、上颌6颗。其位置和方法,大多是依据萌芽细胞的次序和乳牙牙胚的生长方向决定的。一般以下颌中切的牙龈线上方为第一磨牙的位置。
婴儿出生不久,即在鼻腔与口腔相通的咽部,长出一小块像牙样的组织叫舌侧乳牙。它不像其它的乳牙那样长出牙龈,而是藏在舌内。等孩子5岁左右,才开始逐步在牙龈上长出。
幼儿阶段,需要更换牙齿。到6~12岁左右,乳牙会依次脱落,取而代之的是恒牙,也就是所谓的“换齿”。一般先换门牙,再换臼齿,而后更换侧门牙。上下颌的6颗第三磨牙(位于下颌牙弓的后方,上颌牙弓的上方),即常说的智齿,可优先于其它牙齿脱落。
到18岁左右,所有28颗乳牙都换掉了,牙根被吸收或者残留牙骨内;牙床被骨质充填,作为成牙的基质。此后,牙齿不再更换。但是,这时的牙齿在形态上、功能和结构上都比幼儿期的牙齿成熟多了。
一般20岁左右,上下牙齿就长出齐了。但牙齿的大小、形态、排列和咬颌关系,因人而异,受遗传和营养的影响较大。牙齿的生长与疾病和修复也有密切的关系。如龋齿可造成牙体的缺损,引起咀嚼功能的降低,在咬颌时引起疼痛。经治疗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结构,但并不改变其原有的形态。
外伤或溃疡可造成牙髓炎症和根尖周围炎症。治疗时除清洁牙体,切除舌侧牙髓,使之变成死髓牙外,还要修改不良的咬颌关系。如牙髓炎严重,不可恢复时,需磨除牙体组织,做成冠修复,掩盖死髓牙的色泽,恢复牙齿的功能。
最可怕的是牙齿不生长了。颌骨退化严重,颌骨内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既无营养,又不能正常咬合、说话,必须尽快作固定或活动修复,甚至摘除牙齿作覆盖义齿或牙桥修复。年龄大者,可作正畸治疗,把排列不齐的牙齿排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