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宝宝伤风怎么办?

夔凯曼夔凯曼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风池(后脑勺),大椎(脖子后面凹陷处),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天突(胸骨上凹),神阙(肚脐),关元(腹部正中线上,脐下三寸);

2、这些穴位都可以通过按摩缓解症状,如果小儿不配合,可以用拇指点揉以上穴位,力度不宜过大,以小儿能耐受为度;

3、可以配合刮痧治疗,用刮痧板刮拭颈部、背部、腰骶部及大腿内侧,以出痧为主,一般不出痧不用补。 另外,也可以试试小儿推拿的方法来辅助治疗。具体手法如下:

一、清肺经 肺经位于无名指指面,自指尖向上推至指甲根处。

二、揉合谷 合谷穴即我们日常所说的“虎口”,在拇、食指合拢时,在肌肉的最高处有一凹陷,这个凹陷就是合谷穴了。

三、清天河水 天河水即前臂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四、推涌泉 涌泉穴位于脚心处,也就是脚掌前半部的中央,有一个凹陷的地方,叫涌泉穴。

翟茂成翟茂成优质答主

小儿属稚阴未长,稚阳未充之体,加上脾常不足,卫表不固,易为外邪所侵。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致病因素,其中以风为六淫之首,常合寒、湿、热等邪入侵,发生各种疾病,故小儿伤风十分常见。

中医认为:本病是外感风邪所致,风性善行数变,上乘于头面而见发热、喷嚏、流涕、鼻塞等症状,侵犯肌表失于疏泄,出现恶寒、咳嗽、咽痛、全身不适、脉浮紧则为风寒证;若伤于风热,风热之邪上蒸头面,见高热、喷嚏、鼻鸣、流浊涕、咽痛红肿,风热合蒸阳气,见发热、面赤、烦躁不安、咳嗽、痰稠,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则为风热证。

对症治疗

风寒证:治宜辛温解表,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方中荆芥、防风、苏叶、薄荷疏风散寒,羌活、独活发散在表之湿邪,川芎活血通络止头痛,僵蚕散风痰之结,生姜、红糖温中解表。偏夹湿盛者加苍术10克,偏夹食滞者去人参,加神曲、麦芽各15克。也可用中药成药治疗,如小柴胡冲剂、荆防合剂、羌活胜湿汤等。

风热证:治宜辛凉解表,方用银翘散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疏风热,苦杏仁降肺气而止咳,桔梗、甘草宣肺利咽止痛,竹叶、芦根清心胃之热而透热引邪。咽痛者加栀子、板蓝根各10克;高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也可用杭菊花泡茶饮或用中药成药治疗,如小儿感冒片、维C银翘片等。

治疗期间饮食宜清淡,忌油腻及辛辣之品;风寒证忌生冷食物,风热证忌烧烤、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服中药期间不宜喝绿豆汤等凉性饮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