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儿几声?
“儿”的读音,在现在的汉语方言中,一般有3个,即er1、er2和e’r。 其中以er1和er2为常音,而e'r则仅存在于少数方言点中(详见《现代汉语方言大字典》)。 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些读音在古籍中的用法及其演变情况。
一、er1 这个发音目前主要存在于吴语区以及部分赣语区。比如在吴语中,“儿”字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读作[ɚ];而在有些赣语区,“儿”字也读作[ɚ]或[ɪɹ]。如南昌话:耳【ɚ】、人【ɚ】、奶【ˈnɐɻ】;上高话:耳【əɹ】、老【ɫɔɹ】、女【ňuɹ】。
二、er2 这个音现在分布最广,在普通话里是“儿”字的本调;在很多南方方言里也是“儿”字的常音。这个音节的演变情况也最为简单。
三、e'r 这个音节仅存在于某些方言点中。比如位于湘北的常德话就读[eːɹ],而位于川东的渠县话则读[e'ɹ]。
除了以上三种读音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变体,比如有些方言把“儿”读作[ɵɹ](详见《汉语大词典》第4851页),而一些老派北京话还读[jəɹ](详见北大中文系编著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不过这类读音已经比较少见了。 其实,“儿”字的这些读音都能从古籍中得到验证。
例如“尔”字,战国古书如《庄子》里的读音就与今天的豫西方言相近,读若[jeʔ];又如“迩”字,在《楚辞》中读若[ja']。 “汝”字在汉代典籍中多读若[ja];“孺”字在汉代典籍中多读[ʐy],而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里却经常见到[zɿ˥]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