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是几周?

狄翠花狄翠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这个概念,是中国独有的计时单位。 它来源于古代农耕社会对季节的划分。 每年12个月中,有四季各个季度(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各三个月,再加上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日子最舒服的节气,加起来一共八天,因此称为“八节”。 最后把八个节气分别和一年四季中的四个季节搭配起来,形成24节气,这样一年正好被分成24个时间单元——一“周”。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1年里实际上只有365天多一点儿,而24节气这种划分法一年正好365天。 所以为了凑齐365天,又发明了闰月,比如现在公历2022年2月份就有29号,因为农历二月小,所以多出来的一天就补到了农历三月里,这是24节气在公历年份里的第一次倒退,也是最后一次。 而二十四节气之外的那十天呢?古人又给它们编了一套历法体系,叫做“十九章岁”,即以19年为周期进行循环调整,每过19年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闰周纪元法”。 这19年里包含7个“闰周”,每个“闰周”由七个闰月和五个正朔年组成,这七个小单元就是一周,而中间的五个正朔年则是普通的一周一季度。 由于这套历法实在太复杂了,所以后来就直接放弃了,只保留了二十四节气这套简单的系统。但是周的概念却被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说一周七天,一年四周或者十周。

至于西方国家的星期制度,那是基督教兴起之后才出现的。他们模仿犹太教的做法,每天用圣经中的一章来计数,共7天,然后每周再重复一遍,如此往复。只不过他们的周日对应我们的周六,周二对应我们的周四而已。所以说,我们一周七天并不是参照西方,而是一开始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星期制。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变成了五天上班两天休,还都选在了周末。 当然,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崛起,特别是双休制度的普及,我们现在基本上已经不需要参考西方的星期制来安排工作日作息了。但既然已经约定俗成,那还是沿用下去比较好。至少不会造成混乱。

优质答主

我,一个文科生,不知道数学题怎么解;我,一个理科生,不知道怎么算语文题…… 然后我们就相遇了! 因为我们都不知道答案啊,所以就只能各自猜咯~( ̄▽ ̄)~) 所以“一周”到底是多少天呢——因为这个问题问得不够清楚,那我们姑且把题主想问的问题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吧: 一周到底是几天?一周到底有多少个白天、多少个夜晚?每天到底是几个小时?一天里有几个上午和下午?每个小时里有几分钟?每一分钟里又有几秒? 这些问题似乎很无聊,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也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困扰呀… 比如我想在2016年7月8日在知乎回答问题时发一条@张磊 的微博链接,但是我担心他可能忘记关注我,于是我就在微博上艾特了他两次…

又比如在百度贴吧上想回复别人的时候发现只有三个空白的页面,于是我就重复着复制粘贴了好些次直到最后终于成功了… 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一定要精确到几分几秒? 这不就是一种对于时间的强迫症吗? 但谁又不是这样的人呢?谁不是在用这样的态度生活呢? 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计算着我们浪费了多少时间、我们应该节约多少时间,我们也总试图去规划我们的未来和安排我们的今天。 但是如果我们是真的爱这个世界的话为什么不就这样放任它呢? 为什么要在乎这么多毫无意义的时间数字呢? 毕竟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不是么? (○’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