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儿童训练?

融钰锦融钰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它会造成哪些影响。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特征表现包括: 孩子如果有以上7条中的3条或更多,并且达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社交、学业、职业等功能,就可以诊断为ADHD。 ADHD很常见么? 我查了国内的相关文献,关于青少年的数据不多,但根据201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1],国内一般人群ADHD的患病率大概是6.8%,城市是9.4%,农村是4.3%。

而另一项发表在2012年的研究[2]则显示,我国学龄儿童(7~12岁)的ADHD总患病率为5.0%,男孩为6.0%,女孩为3.0%。 看来,虽然ADHD常常被当做“熊孩子”或者“没长大”的借口,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儿童心理疾患。 而对于父母来说,最难的不是意识到孩子可能得了ADHD,而是到底应该怎样对待一个明明“有问题”却又“没长大”的孩子呢? 是爱抚和怜悯,还是严厉和惩罚?到底是应该包容孩子的所有缺点,还是应当勒令孩子改正所有不良的习惯? 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不过,我仍然建议各位家长采取第一种态度,因为ADHD的孩子们往往存在认知能力的缺陷,他们可能会无法理解和执行那些对他们有害的行为规定。 如果家长采用了第二种态度,对孩子进行了严厉的责罚,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变得更加“没规矩”。 例如,孩子经常不自己整理书包、作业经常忘带、成绩不好等等,有时候不是孩子故意为之,可能是他们没办法像普通孩子一样进行良好的计划安排,也可能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这些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麻烦。这些看似“坏”习惯的背后是孩子能力发展的不足。

我觉得对于ADHD患儿的家长来说,最困难的可能不仅是如何帮助孩子改掉那些“坏”习惯——毕竟,如果习惯改掉了,孩子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了,最关键的是要帮助患儿找到其独特的“有用”之处。 可能很多ADHD的家长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多大出息,将来只能干一些简单的事情。但是其实,即使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无趣的人,也有可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在《别以为你是谁》一书中,作者大卫·迈尔斯就讲述了许多名人拥有ADHD的事实,如爱因斯坦、马克·吐温、约翰·列侬…… 这些名人虽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这个领域的“大师”。 我对书中的这些话深有体会: “不要怀疑你是否能成就大事业,你需要做的只是继续做你应该做的事。” “或许你正在寻找一种‘正常’的生活,但你不知道,正常人所做的许多事情对你而言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不要再问些蠢问题,像‘我怎么能够飞得更高’或者是‘我怎么能去月球’,你要做的只是朝着你的目标前进,而不是问‘如何才能实现’。只要你每天坚持走一小步,最终你将能够走向成功。”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也许不需要做到那么的“高大尚”,也许只需要先完成一个小小的目标就可以了。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也可能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但对那些有能力完成这个目标的人来说,其实实现起来并不困难。

我想这是任何父母都想为孩子创造的——不仅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且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水到渠成。而这也许正是ADHD患儿家长和老师当前最需要改变的观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