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是多少天?
我靠,这个问题把我问住了。。。 虽然我小时候很喜欢看历书,但是一直不知道“大月”和“小月”是怎么算的。 我只能说说我的经验吧。
1953-1962年是在沈阳度过的,当时用的是13世纪的古老算法(也许更古老),农历正月、二月叫“小月”,三月以后才叫“大月”;所以那时候经常是过了腊月三十过初二,初五或初七就过年了! 这种算法很不合理啊,因为春节不是应该在腊月底过吗?为什么有时候会过大年初二呢? 这个原因嘛……呵呵呵,我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后来到了文革时期,开始改用罗马数字记年了——当然是没有日历这种东西的。不过我记得当时的说法就是“今年是庚午年”或者是“明年是己卯年”。现在想起来,这个应该是根据干支纪年来定的年份了。这时候我就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了——“庚子”“辛丑”这一年有两个立春节气,而“辛未”“壬申”也连续两年没有立春。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定的话,一年应该365.2425天或者365.2428天比较合理;但按照干支纪年来计算的话,一年就应该365(或366)天了。 所以结论很明显了——如果按天干地支来算,那么一个月就应该有30天多。
1963年以后,我又去了北京上学和生活,这时候用的都是公元纪年了,而且我也习惯了公历(新历)来计算时间,于是就没有再关注农历的问题了。
最近两年才偶尔想起这些陈年旧事,才发现自己对农历的了解其实还是很少的。 现在终于知道什么叫大月和什么叫做小月了吧? 其实很简单,每个月的前半月为“初一”“十五”,后半月为“廿一”“卅日”的就是大月啦~~
至于楼上说的所谓“古历法”,实际上也是干支纪年的算法。古人为了方便记录月份和时间,就将一月分为三旬,分别是上旬、中旬和下旬。现在的传统习俗比如过年放鞭炮、贴春联等等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至于除夕是不是在腊月最后一天,我觉得没必要深究,因为那已经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