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稀拉几个月了?
先上答案,有可能是食物引起的慢性腹泻(寄生虫除外),一般1-3个月可以自行恢复,无需特殊治疗! 如果是食物引起的慢性腹泻,往往有以下特点——
● 突发急性腹泻,粪便中可发现食物残渣; ● 发病期间,每天排便数次至十余次不等,便稀薄或水样,其中可有脂肪颗粒和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 病程一般为4~6周,如停止服用诱发食物,则腹泻逐渐缓解,约需2~3周恢复,重者腹泻可能持续更久。 如果您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并且排出了寄生虫的可能,那么很可能是由食物引起的,此时无需过于紧张,只要调整饮食结构即可。一般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避免食用引起腹泻的食物。例如:海鲜、牛奶及乳制品等; • 进食易消化食物,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 注意补充足够热量,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肠蠕动,帮助肠道功能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在腹泻没有完全缓解之前,最好不要摄入难消化、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待腹泻完全恢复后,可进入正常进食阶段,但应避免突然改变饮食习惯。
如果每天拉稀,次数不多,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现象,形体消瘦,精神萎靡,舌质淡,脉沉细者,此为脾肾阳虚、命门火衰之虚泻。虚泻除饮食不当之外,多由劳累或久病损伤而成。脾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治疗上应从健脾暖肾着手。
方药:党参20克、白术15克、补骨脂15克、吴茱萸10克、甘草6克,煎服。
验方:干姜30克,研末,1次3克,日服3次。
治疗慢性拉稀方法之二、湿热内蕴
如果大便溏泄,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发热汗出、恶心呕吐、小便短黄、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则为湿热内蕴之湿热泻。多因内有湿热或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而发病。
治疗上应以清热燥湿为基本治则。
方药:葛根30克、黄连10克、木香10克、车前子15克、生甘草6克、生大黄6克,煎服。呕吐加半夏10克、生姜10克;腹痛加芍药15克、大黄6克。
验方:干青蒿150克,煎服,每次75毫升,日服3次。
治疗慢性拉稀方法之三、肝气不舒
如果每因情绪波动而发作拉稀,并有胸胁胀满,嗳气,纳呆等症状,此谓肝气不舒之肝泻。肝气不舒多因情志不畅而致,常发于黎明之前或情绪波动之时。治疗时,应以疏肝和胃、理气止泻为基本治则。
方药:党参20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炒白术15克、柴胡10克、陈皮10克、防风15克、吴茱萸6克、煨肉蔻10克,煎服。
验方:吴茱萸30克、五味子150克,焙黄研末,蜜丸6克/粒,每晚用米汤送服6克。